(图:印度航空)
2025年6月12日下午,印度航空(AI)一架波音787梦想客机在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的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造成274人遇难,其中包括241名乘客和33名地面人员。
根据《印度时报》报道,这架原定飞往伦敦的客机因长途飞行而加注了大量燃料,这导致在撞击时爆炸更为猛烈,并引发了严重火灾。
《经济时报》则指出,客机在起飞仅36秒后便失去推力,随即坠落至机场周边的居民楼,造成严重破坏,并引发大规模火灾。
机上共有242人,仅有一人幸存,坐在紧急出口旁的英国公民维什瓦什·库马尔·拉梅什(Vishwash Kumar Ramesh)。他的生还被誉为奇迹。
坠机原因仍在调查中,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可能与电力系统或其他系统故障有关。
风险视角:多重防线失效,酿成罕见灾难
曾在国泰航空拥有五年航空风险管理经验的Steve Tunstall表示,目前仍不宜过早下结论。他指出:“在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前,任何人都不应对事故原因妄加猜测。但从航空历史来看,这类灾难性事故几乎从来不是由单一故障引起的往往是多个安全层级同时失效所造成的。”
他引用了著名的“瑞士奶酪模型”(Swiss Cheese Model)来解释事故成因:当系统和流程中的多个弱点或“漏洞”不幸重叠对齐时,灾难便可能发生。“风险管理者应该吸取的教训是,”他说,“备份系统和控制机制只有在经过严格测试和定期检视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我们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风险。”
VFS Global全球保险主管Mrunal Pandit也补充道,企业必须超越被动式合规的思维。“有效的风险控制不只是‘打勾过关’,而是要具备前瞻性,主动识别威胁、增强组织韧性,并将安全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决策和流程之中,”她表示。这包括运用预测分析、压力测试和领导问责机制,在风险演变为危机前就加以识别与应对。
应急准备与协调机制
Steve强调,在航空业中,飞行机组、空中交通管制(ATC)和地勤人员等各个运营团队的危机应对准备是不可妥协的。他指出:“这些团队本身就将安全融入日常,但如果不经常演练,一旦真正发生事故,他们就难以快速、清晰地做出反应。情景演练对于培养应急反应的肌肉记忆至关重要。”
在此基础上,Mrunal指出,碎片化的沟通与职责不清往往会阻碍危机应对效率。“要提升多机构协作能力,组织需要建立集中指挥框架、互通互联的系统,并通过联合演练来建立各方信任,”她表示。“每个团队的充分准备,不仅有助于降低运营风险,也能加快灾后恢复的速度。”
人的代价:将心理健康纳入风险管理重点
Steve与Mrunal都强调了类似AI 171航班事故所带来的情感冲击。“这样的悲剧不仅影响乘客及其家属,也会在整个组织内部产生深远影响,”Steve表示。“员工可能认识机上的某个人,或者在事故发生后依然被要求继续工作,这种压力是非常真实的。”
Mrunal补充道:“心理健康必须被视为核心运营风险之一。这意味着要为人力资源团队提供相应培训,将心理支持机制纳入公司治理体系,并运用数据持续追踪员工的身心状况。关键是要营造一种支持系统可获得、被期待、能持续的文化,尤其是在航空这样高冲击、高压力的行业中。”
展望未来,两位专家一致认为,真正的韧性必须是主动建立并深植于日常运作之中的。“危机发生后才去建设韧性,已经太迟了,”Steve指出。“如果你够幸运,也许能从事件中汲取教训。但理想情况下,应该事先建立好系统,尽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危机之后的韧性不只是重建,更意味着转型,”Mrunal补充说。“企业应投入于适应型领导力、情境规划以及实时数据分析,以实现运营的前瞻性防护。同时,ESG原则与透明沟通也同样不可或缺。”
随着事故调查持续展开,AI 171航班成为一个深刻警示,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监管、跨职能应变准备,以及有同理心的领导力。在众多失去亲人的家庭静待真相的同时,航空业必须果断行动,正视此次悲剧暴露出的系统性漏洞,并竭尽所能防止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